新闻动态
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的突破路径
浏览次数:332 发布时间:2021-04-12 09:21:5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建议公布以来,有关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等方面的表述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其中,推动产业创新是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
作为国内最先开展自主创新开放式创新、协同创新研究的学者,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在近日举办“十四五”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建设性地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的统筹性和精准性,要加快推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深化产学研协同等多个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的路径。
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成就和现实问题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颁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的创新排名从2015 年的第29 位跃居到全球第14 位,较前几年提高很大。
我国已经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第一位,从创新产出来看,无论是专利授权规模,还是论文的发表数量已经位于世界前列,这说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取得了卓越成就。
除了定量指标之外,定性方面也取得很大成就。尤其是我国在一系列重大原创科技成果中取得重大突破,包括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嫦娥四号首次登陆月球背面、嫦娥五号实现地外天体采样等,这一系列成果说明我国科技创新在已有的工程技术创新过程中,开始形成比较有效的创新突破。
2018 年《科技日报》刊文指出,我国有35 项“卡脖子”技术问题需要解决。为什么会存在这些“卡脖子”的问题?这需要从顶层设计方面做系统分析。
首先,在科研的顶层设计方面需要加强统筹, 下一步要增强综合思维能力,特别是要面向国家需求开展科研工作。其中的关键一点,就是要增加底线意识和风险意识。
长期以来我们依赖全球化,对核心技术还是抱有侥幸心理,底线意识和风险意识不足,导致对很多产业的安全性关注度不够,带来了严重的隐患,需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加以重点解决。
我国2020 年圆满完成了脱贫致富的发展道路,“十四五”启动强国建设的目标。发展路径要逐步转向以需求导向的科技创新,加上逐步向基础研究驱动和核心技术供给的新型道路。这个过程中要进行思维转型,这是战略规划问题。
第二,制度供给的集成度和联动性不足的问题。现有政策体系中的结构性矛盾很难化解,特别是针对不同产业类型的“卡脖子”技术问题制度设计还不够明确,中央和地方的制度政策供给联动性还不足,需要进一步强调宏观设计。
从微观来看,科技创新存在企业创新能力需要提速的问题。央企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也掌握了丰富的科技资源,但内部创新激励体制不够完善,对外创新辐射的引领力有限,要加快建设一批创新性领军企业,甚至是世界一流的创新企业。同时,民营企业也过于重视市场化,对核心技术的关注度也不够高。
目前,我国产学研协同和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的效果还不够好,主要原因是产学研和大中小企业间信息流通不畅,为进一步开发产业创新大脑提出重要需求。
关键要素支撑创新能力也需要提升。我国研发人员比例虽然不断攀升,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比较低,要提高研发人员的总量;还要加快培养高端的复合型人才,才能真正破解我国科技创新的短板问题。
科技金融的发展也需要进一步加快,要强调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的协同共生,推动产业革命,应当进一步加快人才培养和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
解决“卡脖子”所需的视野和路径设计
首先要解决“卡脖子”技术的战略视野问题。以前是走向开放、国际化的发展思路,现在我们强烈呼吁要从开放转向底线开放思维。底线安全思维能完善关键核心技术的常态化评估预警机制和监控网络,从而有效评估和识别涉及国家重大科技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的“卡脖子”技术。
在逆全球化和后疫情时代,需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畅通的全新战略理念,建立设计重大危机、经济封锁、经济打压等发生后,科技攻关的指挥保障甚至补偿机制,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在全球竞争中的化解系统性风险能力,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安全和畅通性问题。
在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深入演化的背景下, 还要高度重视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对科技攻关指挥保障的数字化赋能。
第二,我们要逐步走向基于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内向性开放式创新模式,要把全面自主创新战略放在各类创新战略视野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自主创新战略需要从政府和市场主体两个方面进行双轮驱动,“卡脖子”技术问题离不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支撑。
在微观方面,市场主体特别是企业要摆脱长期依赖外部技术的发展模式,要坚持在参与市场竞争中,平衡核心技术可控和全球价值链嵌入性的问题。以全新的平衡式基础创新战略,特别是摆脱完全开放的发展思路,用一种新的非对称战略思维来引领内生式的创新能力。
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而言需要加强党的领导, 有效实施新型的举国体制,同时要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当然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开放,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和视野进一步整合全球创新资源。但和以往不同,我们需要科学的整体设计和战略规划。
在宏观方面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特别是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加强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同时也要考虑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问题。
进一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科技创新资源的统筹协调,形成各主体各环节的有机互动,形成高效协同的国家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产业科技安全预警监测系统,建议国家统筹各部门联合建立产业科技安全的预警监测体系,加快研发产业科技安全的预警监测平台和共性技术开发平台;建立国家主导的跨区域联动分布式的产业科技安全预警监测模式,特别是面向科技决策的管理部门加强数字化智能水平,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
具体而言,就是要统筹建立《国家科技创新图谱》,预警监测平台要梳理优势技术和“卡脖子” 技术,通过建立各种清单加强对产业安全、产业“卡脖子”技术问题的动态研判、机制分析和分级管理。在此基础上,通过产业创新大脑的开发, 形成覆盖全国的《国家科学技术图谱》《产业安全发展图谱》。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产业科技安全预警监测运行机制,加强制度政策供给的集成和联动,建议进一步关注各种制度的联动问题,破解各种主体的衔接不够问题。重点针对“卡脖子”问题区别传统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甚至未来产业的要求,对不同类型产业、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的识别进行更加细致的分类管理。
政策的设计空间方面,要加强宏观战略规划和微观配套知识性制度机制的问题,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协同作用。
解决“卡脖子”的主体是企业
要引导央企重点解决“卡脖子”问题,我们也特别期待央企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研发的支出结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央企领导人的企业家精神,培养战略型企业家。我们也呼吁有关部委对周期长、跨越任期的科研项目给予不同的甚至宽松的考核体制,特别要注重对项目的连续投入。
第二,要加强民营企业对创新的贡献。一方面要推动民营企业对产业创新能力建设的重大贡献,增加民营企业在“卡脖子”问题的竞争性, 增加其参与意愿,提高其参与程度。同时也希望民营企业联合攻关,形成具有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集群。
第四,下一步要加快产学研协同问题。“十九大”强调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大中小企业协同机制。期待央企或者重要的民营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快发展具有颠覆性创新能力的中小微企业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下一步我们希望进一步建立聚焦“卡脖子” 问题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机制,并形成“揭榜挂帅”的机制,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是资金和人才问题,同时要建立创新友好的科技金融体系,我们要加强金融体系对科技创新的有效支撑,依托产业路径图、产业图谱、技术图谱建立分级的清单, 对事关战略主动和产业安全底线的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更精准、力度更大的金融专项支持计划。
同时,要通过信息化平台提供一些有效的金融供给体系,有条件的要设立专门的政策性科技银行。
上一页:乡村振兴发展各省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