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国家节能中心召开的碳达峰会议,向节能服务企业传递出了哪些信号?

浏览次数:305 发布时间:2021-03-10 08:31:10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对国内下达的动员令。如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话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近日,国家节能中心以“碳达峰目标下的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为主题,举办第十期“绿色技术创享汇”活动。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李行在会上指出,新时代节能服务的市场前景可观,相关企业可以大展宏图。要推动先进节能技术的产业化及应用。


01

坚定定力:碳达峰、碳中和彰显大国担当


随着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气候危机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严重,几近无处不在。由于全球变暖,我们正在经历热浪、洪水、干旱、森林火灾和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全球平均气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全球变暖水平保持在相比工业化前不超过1.5℃以下的可能性迅速降低,人类跨越不可逆转的翻转点的风险也在增加。


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所谓“碳达峰”,就是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燃烧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以及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等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也包括因使用外购的电力和热力等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2020年11月,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被列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在各地制定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碳达峰、碳中和同样成为热词。


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戴彦德指出,全球环境问题所具有的“全方位、大尺度、多层次、长时期”的特点使得其影响已经触及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历史所罕见的,也是其他全球性问题所不可比拟的。


2018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一份报告预警称,全球升温幅度需控制在1.5℃内,否则地球在2030年之后会迎来毁灭性气候。


按照戴彦德的计算,如果以《巴黎协定》下2℃升温目标来计算,要实现这一目标,2013-204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需年均下降1.9%。目前自主贡献减排目标难以实现2℃目标。在戴彦德看来,人类必须在“未来付出更大代价”和“为长远利益而放弃部分眼前利益”之间做出选择。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戴彦德认为,这是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是积极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这一目标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坚定的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的定力,对推进实施《巴黎协定》和推动全球气候多变治理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02

高质量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实际上,尽管多数省份都确定了争相降碳的路线,但是如何落实仍然在摸索之中。目前距离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不足10年,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也仅有30年,如何推进目标的有效落地?企业成为实现目标的关键主体。对企业而言,破立之间,挑战与机遇并存,这将带来巨大的经济结构性变革。碳达峰、碳中和中长期目标一方面提出了加快脱碳化转型发展、甚至对某些行业是危及生存的新要求,另一方面也提供了绿色投资巨大市场的新机遇。


北京煦联得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煦联得”)副总经理刘洁萍对此深有体会。目前,该公司已经提供了节能服务150多个项目,覆盖全国100多个城市。她介绍道,以综合能源管理为例,除去已经完成的,目前尚有15个项目正在提供管理服务。以单个项目每年平均节能量800吨标准煤计算,合计每年可节省1.2万吨标准煤,折合二氧化碳减排约每年3万吨。


像煦联得一样,技术创新已经成为节能服务企业发展的不二之选。安徽普泛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栾立刚表示,传统的以电网、石油和天然气为载体的粗放式能源供给系统已出现许多不足,多样化、多品位、可再生的本地化能源供给方式需要创新的思想和实现路径。


刘洁萍认为,“十四五”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要求,对节能行业来说是重大利好,让民营企业更加充满信心。不过,刘洁萍也坦言,对于建筑节能及可再生能源的应用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比如虽然EMC、EPC等商业模式在节能环保方面的优势越来越被认可,但在实际操作中涉及多方,因此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政府进行引导规范,也需要行业的自律。


03

科学精准施策:宏观看问题,微观促发展


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通过几年的绿色转型发展,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正向清洁低碳加快转变。


相关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19年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57.7%,比2012年降低10.8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23.4%,比2012年提高8.9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15.3%,比2012年提高5.6个百分点,已提前完成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的目标。这些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


对于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长期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主任袁达曾在国家发展改革委1月份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继续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着力提升新基建能效水平。加速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更大力度推进节能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加快推进规模化储能、氢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发展,推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在节能、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融合。


对于未来的发展,李行指出,国家节能中心将从宏观的角度看问题,从微观的角度促发展,做好排头兵,当好领头羊,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